分析师言论频惹祸 与行业盈利模式不无关系
炒股就看,分析权威,论频专业,惹祸及时,行业全面,盈利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模式 原标题:每经热评丨分析师言论频惹祸 与行业盈利模式不无关系 每经评论员 王砚丹 近段时间,不无卖方研究领域颇不平静。关系先有通信行业傅鸣非对的分析看法引发争议,南京银行报警;后有电新分析师张亦弛与前同事莫尼塔先进制造首席陈兵,论频因对光伏的惹祸看法不一致而隔空互掐。 频频“吃瓜”,行业围观群众在盛夏时节倒是盈利有了不少谈资,却忙坏了相关券商研究所与合规管理部门。模式一直以来,不无券商分析师、研究员都是证券行业舆情的焦点之一。一方面,他们通过观点输出,处于触达投资者的前沿阵地;另一方面,专业、金领的光环又给他们加了另一层滤镜。 外界理想中的分析师,是能够忠于职守,独立而准确地研判大势、深耕所研究的行业,为投资者提供理性而审慎的建议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,近来能引发舆论传播热点的,更多带有八卦性质。从年初中泰非银分析师晒工资,到此前方正美女分析师看高至四千点,再到最近分析师言论两次惹争议,均与各自研究领域无关,热度却居高不下。 从读者心理而言,上述八卦能迅速传播,很大原因来源于分析师“应该如此”和“原来如此”的巨大反差。当原本应该成为意见领袖的分析师暴露出普通人的人性弱点,让读者认识到分析师也不过是普通人,可以说是正中传播的“痛点”。此外,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舆论最初多是在微信群聊、朋友圈等私域传播,但最后却成为公众舆论事件。这再次为分析师乃至券商声誉风险管理敲响警钟:互联网不分私域公域,最终都可能成为传播“高危”场合,需要慎之又慎。 分析师在负面舆情中屡屡“中招”,笔者认为,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不无关系。来自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底,证券分析师已有3426名之多。此数据还不包括从事研究工作,还未取得投资咨询资格的一线员工。 众所周知,分析师之间收入差距巨大。在分仓佣金的商业模式下,能获得基金公司高派点的分析师收入极高,但“中腰部”分析师收入就惨淡得多。卖方研究领域其实也讲究“注意力经济”,因此不排除一些从业者为了吸睛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 目前监管已对分析师言论、证券公司对研究所的合规规范等作了明确规定。如中证协制定的《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》指出,证券分析师发表公开言论前要完成内部事前报备程序,使用互联网工具等传播媒介向客户提供投资分析意见,依法属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行为的,应当按照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要求履行发布程序。 监管的态度,从另一个角度解读,就是为分析师的言论设置“红绿灯”。或许绝大多数时候,分析师在私人场合八卦一通,睡一觉就翻篇,但一旦曝光,不但影响公司声誉,也影响个人前程。 有媒体报道称,西部证券已对傅鸣非进行合规问责,并解除公司与其在2022年2月18日签订的劳动合同。西部证券表示,经查该员工存在不实言论,公司未授权其对银行行业进行研究。 这对所有分析师而言,都应看作一个警示。而对券商研究所管理者而言,这类由私域谈论引发公众舆情的事件一再发生,除了加强合规管理、加大对分析师言论的约束外,可能也该思考,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,如何找到卖方研究转型方向,不再以单纯的分仓佣金论英雄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时隔20年!中国裁判再度登上世界杯舞台
-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: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
- 4月11日0时至24时,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
- 上海市委书记:面对当前疫情形势,不能有丝毫放松懈怠
- 微短剧助力快手流量“拉新” 快手CEO亲自下场“抓”电商
- 大宏立上市后净利连降2年 IPO募4.8亿国都证券赚0.4亿
- 春回地产债市场
- 大批名人出逃,议员提议立法惩治
- 乌克兰要求提高俄石油过境运输费 每吨涨至13.6欧元
- 长城证券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.58% 还有85亿元定增计划待实施
- 快讯:银行板块持续拉升 瑞丰银行涨停
- 扎克伯格2021年安保费接近2700万美元 是贝索斯的16倍
- 外交部:美方应倾听理性声音 放弃零和思维
- 赵庆明:中美利差倒挂 勿大惊小怪!
- 应急管理部:一季度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608起、死亡3935人
- 猪肉价格下降7.7%,3月北京CPI环比涨幅回落
- 杭州90后夫妇 卖房搬去大草原实现新梦想
- 市场分析:美元100关口突破并非强势周期信号
- 连年亏损,金种子酒为何能被华润系看中?
- 上海:防范区不是“放飞区” 坚持非必要不外出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